失信與除名查詢系統 |
語言選擇:中文(簡體)
選擇您的語言
選擇不同的語言,将會呈現不同的内容信息
新聞資訊
首頁 新聞媒體

【CRIC地産觀察】海亮地産:周迪永的理想國

文∕黃麗麗 克而瑞信息集團品牌中心編輯

受訪∕周迪永 海亮地産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側記

對海亮地産控股集團的總裁周迪永的印象建立在正式采訪他以前。

一是低調。萬能的度娘在他的低調中也無能爲力。在網頁中苦苦搜索,得到的信息,也僅限于周迪永在年會上或者視察工作時的驚鴻一瞥。  二是年輕。網上有2008年大連春季房交會上的一篇采訪,彼時周迪永還是華潤大連營銷中心總監,臉上寫滿意氣風發的朝氣。難以置信海亮地産的總裁竟會如此年輕,難不成同名同姓?到底有幾個周迪永?

 

門一開,我們終于見到了廬山真面目:白色的襯衫套一件藏藍色線衫馬甲,瘦削的臉頰上架着一副眼鏡,初一看,年輕得似剛畢業的大學生。心裏頓時一定:果真就是他了!

随着訪談的深入,我們逐漸理解,他的年輕不僅僅表現在外表上。對工作“一根筋”的執着和簡單成熟的管理思路,方能使得這樣一位商界領袖依然擁有如此清澈、堅定的眼神。

 

時間回溯到2002年以前,周迪永還是一個典型的工科男,每日奔走于教室與實驗室之間,最大的理想便是與學長學姐一樣進入某個設計院,做個總設計師或者工程師。那時的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會投身房地産,更沒想到自己會成爲家鄉名企——海亮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一員。


▲周迪永 海亮地産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投身海亮:築夢的開始

 

周迪永,1977年生,浙江諸暨人,跟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先生是同鄉。對于海亮集團這個“家門口”的浙江名企,周迪永并不陌生:海亮集團于1989年8月在浙江省諸暨市創立,現已發展成爲以銅加工、房地産、金屬貿易、能源礦産、基礎教育等爲主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總資産約413.3億元,擁有(控股)80餘家子公司,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5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7位,浙江省百強企業第9位。

 

如果說以前的海亮集團對于周迪永來說隻是新聞媒體上或者口耳相傳中聽聞的一家名企,2009年,當馮海良主席向他發出誠摯邀請的時候,周迪永與海亮集團的命運開始休戚相關。在海亮,周迪永開始了他的夢想之旅。他說,海亮吸引他的地方,除了集團強大的實力、總部位于家鄉所帶來的親切,最重要的是馮主席的理念,以及海亮集團“尊重人”的企業文化。“跟馮主席交流過幾次,每次都很舒服。”有時候,選擇的原因就是那麽簡單、直接。
  

而所謂尊重,不在于給人多高的職位和薪酬,而體現在微小的細節處。“有的老闆三更半夜會給你打電話,派遣一些臨時的任務;但是馮主席晚九點以後和早九點以前不會給你打電話。”很小的例子,但是充分體現了海亮的人性化,或許正是這一點,讓周迪永心甘情願選擇這個公司。

  

在周迪永剛進入海亮的時候,地産還不是海亮的主營業務。2011年5月,海亮地産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總部設在上海,海亮地産的發展才真正踏上了軌道。當時,周迪永幾乎是“單槍匹馬”地來到上海。做營銷出身的他,一下子要組建自己的團隊,管理整個公司,壓力不可謂不大。用周迪永的話說,就是“從職業角度,完全進入一個新的狀态,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理念、你對自己的要求,與單一做一個項目完全不同”。

  

面對工作當中最重要的拐點,周迪永的專業和工作經曆也幫了他的大忙。土木工程出身的他在工程計劃、工程質量和成本控制上遊刃有餘。作爲一個工科男,他常常帶着理性的邏輯思維去管理,在公司倡導數據說話、結果導向。在華潤做營銷的經曆,又讓他習慣了從客戶的維度看待問題,就連挑選地區總經理的時候,最核心的要求也是深入地了解市場,了解客戶。“因爲對地産而言,投資是第一步的。如果地拿錯了,價格高了,基本上就失敗了。如何控制拿地的風險,必須要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周迪永如是說,“考慮客戶不是在項目開發之後才考慮的問題,從拿地開始,海亮就會把客戶群想清楚。”

  

正是周迪永的這種理念,爲正在處于量變的積累的海亮地産帶來了質的變化:從2008年起海亮地産連續六年榮登中國房地産百強企業榜;截至2012年底,海亮地産擁有總資産超200億元,在上海、浙江、江蘇、重慶、安徽、江西、山東、内蒙古、甘肅、甯夏、西藏等地擁有多家全資或控股房地産企業,已逐步形成了全國化戰略布局;2013年,海亮地産綜合實力位居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50強第43位,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成長速度10強第4位……當問到發展如此迅速的海亮地産的未來規劃時,周迪永說:“我們的目标是2015年實現300億年銷售額,到2020年,年銷售額至少500億以上。”

  

 

海亮步伐:“穩”字當先

  

2012年是海亮地産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年,總資産超200億,銷售額增加了109%,回款額增加了66.5%,營業額增加了341%,實現了全面大幅增長,部分城市業績指标已超越當地标杆公司,行業地位顯著提升。截至2013年3月,海亮地産已在全國擁有15家全資或控股房地産企業,已開發 50 餘個項目。其中,銀川“海亮國際社區”、重慶“北碚新城”、諸暨“浦陽江一号”、合肥“海亮九玺”、内蒙“海亮廣場”、紹興“禦和園”等項目廣受好評,産品線囊括了精品住宅、都市綜合體、星級酒店、專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2013年開年至今,海亮地産在安徽、蘇州、重慶等地先後拿了六塊地。此般頻繁、集中拿地一下子吸引了房地産行業的眼球,短短幾個月間,業界已無人不知“海亮”。當問到這種拿地頻率是否過快時,周迪永表示,海亮地産一直走的是穩健路線,拿地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謹慎之舉。雖然有海亮集團這棵“大樹”之蔭,海亮地産卻嚴格把負債率控制在65%以内。“隻要你對比分析,就可以發現,海亮地産基本布局在二、三線城市,因爲這些城市受宏觀調控最小”。
  

“在我看來,調控對大企業來講未必是壞事。越是宏觀調控,土地市場越理性,對我們開發商越有利。怕的是市場很火熱,土地市場也很瘋狂,拿地的風險會随之增大。”在問及對十年宏觀調控怎麽看時,周迪永的理性和淡定讓他的回答與衆不同。“對海亮地産來說,因爲我們緊抓剛性需求,而國家政策最主要的還是抑制投資性需求,所以我們受調控影響不是很大。海亮地産目前布局主要在中西部省會城市,房價不會太高,保持在5000~6000元/平方米左右,13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占80%以上,基本走剛需和剛改路線。”

  

早在2007~2008年宏觀調控陸續開始時,海亮地産定的戰略就是往西走。在很多知名房企都在一二線争鬥得水深火熱的當時,海亮地産已經預見到随着國家的發展,中西部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别是一些人口多的省會城市,比如銀川,人口的集聚效應與大連等城市比起來也不遑多讓,甚至更強。在國家提出“城鎮化”的概念之前,海亮地産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在與杭州僅一河之隔的諸暨店口鎮,海亮地産精心打造的城市别墅—海亮禦園,集法式建築之精髓,在城市中軸之上,白鹭香溪,臨湖望山的上風上水之地,吸引了衆多高端、剛改需求的客戶目光。正是堅定不移地走剛需路線和對政策的預見性,讓海亮地産面對調控的時候能夠舉重若輕,甚至在調控越嚴厲、房地産整體市場越低迷的時候,海亮地産發展得越好,越快。正是因此,在此輪調控後,海亮地産成了房地産市場一匹亮眼的黑馬。

除此以外,周迪永不否認海亮集團的多元化發展,對海亮地産大有助益。這種助益并不僅僅指集團爲海亮地産領域投入多少資金,更多的是海亮這個品牌本身,在政府、銀行、業界所得到的認可。海亮集團作爲經營多年的企業,海亮牌商标被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标”,海亮牌高精度銅管材被評爲“中國名牌産品”。品牌的影響力無形卻是巨大的,海亮的資源很多可以來自其他産業。單一房地産面對調控,容易出現資金流、現金流斷裂等問題,而集團的強大無疑爲海亮地産的發展提高了抗風險的能力。銅加工起步的海亮,對對勞動力成本、生産成本非常敏感,獨特的成本控制方法,恰恰彌補了單一房地産成本管理的粗放模式。

  

周迪永舉例說,在銅加工領域,存在兩類企業兩種做法:一類是做期貨生意,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高利潤的同時也意味着高風險,一旦遭遇行情不好,就會一落千丈、難以翻身;以銅加工發家的海亮集團,則隻賺取其中的加工的利潤,不做投機生意。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讓海亮地産堅定了穩健的步伐。

  

 

團隊建設:誠信至上
  

令我們驚訝的是,今年36歲的周迪永并不是海亮地産最年輕的高管。周迪永本人透露,在海亮地産,一些區域公司的總經理,年齡最輕的甚至有80後,這在别的公司是很難見到的。爲什麽選擇用年輕人?這跟馮主席看重年輕人的理念分不開。在周迪永看來,選擇區域總經理最重要的是兩種品質:第一是要有責任心,因爲房地産畢竟是資金吞吐量比較大的行業,首先要對股東負責;第二是要有上進心,吃苦耐勞,能帶領一個團隊邁向更好的未來。而之所以選擇年輕人,是因爲很多人一旦擁有了某種資曆,坐到一定位置,會慢慢有一種“惰性”,安于現狀,沒有年輕人奮發向上的沖勁。

  

當然,經驗所限,年輕人不可避免地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走一些彎路,給公司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在周迪永看來,這種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并且可以通過總部管理的标準化、制度化來避免。海亮地産并不是那些隻享受優秀人才的成果卻不注重培養的企業,公司願意花很大的精力去培養人才。雖然公司内部也注重效應導向,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市場不行,公司就要裁員。

  

“公司對職業經理人除了給他們一個發展平台,也要讓他們覺得公司的人性化,覺得工作得有價值,得到公司的認可、欣賞和尊重。”周迪永談起這個問題似乎特别有感觸,他希望在海亮地産,盡管工作強度很大,但是大家内心是充實的,“我們很多同事,辛苦真的不怕,加班到一兩點無所謂,但他們是心甘情願去奮鬥。”

  

雖然在下屬或者同事眼中,周總是個偏于嚴厲、管理得比較細的領導,但他的以身作則讓大家心服口服。周迪永認爲,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正是一把手的言行舉止。如果身爲管理者說一套做一套,這對企業文化的殺傷力是不可估量的。“我特别看重一個人是否誠信,因爲誠信可以減少溝通成本。一個人如果不誠信,會讓我非常頭痛。”當問到想把海亮地産打造成一個怎樣的團隊時,周迪永表示,“我希望海亮地産能成爲一個陽光的、有理想的公司,我們的員工能彼此坦誠、講誠信,成爲一個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職業素養都很高的團隊。”

  

這又是讓我們驚喜的地方。這個工科男,在團隊管理、企業文化上很有一手。

  

 

家庭與事業:能者兼顧

  

三十而立這個古訓,周迪永似乎完成得很完美。事業方面,海亮地産已經步入軌道,日益壯大;家庭方面,周迪永有一個賢惠的太太、一個五歲的兒子。這樣的生活,對一個高級職業經理人來應該算是很令人羨傾了。如果說有遺憾,也許就是之前跟家裏人聚少離多,不過随着家人搬到上海定居,這唯一的缺憾也已圓滿。

  

在周迪永看來,人在不同的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重心也有所側重。比如在剛畢業的那些年,他主要以奮鬥事業爲主;而随着職位的提高,他對家人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對父母更加感恩,對妻兒的愛護雖然不曾言說,但更多的是沉澱在心底。魚和熊掌爲什麽不可以兼得?周迪永偏要做到家庭和事業兼顧。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把工作融合到生活裏去。”周迪永如是說。

  

或許是因爲理工科出身,周迪永的愛好并不多,偶得的閑暇時間會用來看書,看電影。在工作之外,他希望能通過書籍和電影去體會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感悟他們的内心世界。無論是曾國藩的傳記、王陽明的哲學,還是嚴肅的文藝片、周星馳或葛優的喜劇電影,他都能從中領悟。

  

在回顧自己這半生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時,周迪永的話顯得平實而又莊重,他說:“我的所作所爲得到了老闆的認可,同事的信任,朋友的尊重,這是我覺得最有成就的事。”

  

 

後記

  

讓本刊得意的是,這是低調的周迪永在海亮地産第一次接受采訪。

  

原定四十分鍾的采訪,聊着聊着不覺就過了時間。采訪過程中,周迪永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理工科出身者的嚴密邏輯——如果說一般人的邏輯是點或線,他的邏輯就是一張網,牢牢地将整個采訪的重心抓在手中。三句不離工作,但凡問到工作以外的事情,無一例外被他繞回工作上來,頗具“工作狂”的潛質。他的回答也很少用形容詞,但邏輯嚴密,用詞平實而準确。一問星座,果然是摩羯。

  

在這個注重現實的時代,難得一見的具有理想的人,周迪永偏是其一。相信他寄托了滿腔熱情和抱負的海亮地産,會在他的帶領下邁向新的輝煌。


(本文選自《CRIC地産觀察》總第29期【明星房企的小城鎮實驗】)


推薦新聞

上一篇:【浙江日報】光榮浙商倡導設立“首席公益官”

下一篇:【網易】“海亮·雛鷹高飛”培養工程實施三周年晚會溫暖上演

返回
誕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團,乘改革開放之天時,借浙江先發之地利,聚勠力同心之人和,成就了一個中國民營企業從小到大、由大變強的典範。集團管理總部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現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員工2萬餘名,總資産超570億元,産業布局12個國家和地區,營銷網絡輻射全球。2019年,集團營業收入1879億元,綜合實力位列世界企業500強第468位、中國企業500強第11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4位。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團是國内首家在美國上市的基礎教育集團、中國民辦基礎教育的标杆,海亮股份在亞洲、美洲、歐洲設有19個生産基地、是全球銅管棒加工行業的标杆和領袖級企業。